欢迎来到灵机,请   登陆 | 免费注册   我的订单

扫一扫进入手机版

购物车 购物车 0

古代清明节 顺觅意中人

2016-03-16 17:03:10 文章來源:网络整理 灵机生活馆 +加關注

清明时节,万物生长,当然,爱情也一定会一起生长,由于上巳节风俗的加入,清明节也变成了古代“情人节”。


回顾中国历朝历代,男女结婚大多是遵从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。早在先秦时期就是这样,如《诗经·南山》的《氓》中:“匪我愆期,子无良媒”,意思就是说,当时没有媒人牵线不可嫁的现实。

但有了清明节,妈妈们就再不用担心女儿们出嫁的问题啦,因为这一天,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们也可以外出踏青,顺便觅得自己的意中人,而且这一天“男女授受相亲”也是不违法的。

在我国历史上,特别是汉唐时期,流传踏青寻爱的故事相当多。汉武帝就是在19岁那年上巳节例行传统的“修禊”礼后,遇到才貌双全的歌女卫子夫,从此产生爱情,从而相伴50年。

德宗时的诗人崔护,在清明时节踏青至西安城南的桃溪堡遇美女桃小春,有了“借水赠钗”的故事,后来被编成传统戏曲《金琬钗》,深受人们喜爱。


据说,当年崔护在长安城南踏青郊游,途中见花木环绕一户人家,便上前讨水喝。一美貌女子闻声开门,让座递水。女子伫立桃树边,与桃花相映成趣。两人一见倾心,互生爱慕之情。次年春天,崔护因思念女子而再去拜访,却是桃花依旧,独不见女子。崔护只好题诗于门扉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

此外,这一天还有很多浪漫的求爱方式。比如,一些才子会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求爱诗,等风筝随风飞扬时,剪断风筝的线,让它落到哪家是哪家,如果有缘,捡到风筝的那位姑娘恰好为情诗所感动,这姻缘就成了。


还有男子们分坐河渠两旁,在上游用荷叶浮载词文笺等,荷叶顺水而下吸引意中人的注意,如果双方对上眼了则一起漫步灞上,折柳相赠,啸声不断。

文章來源:网络整理

您的赞赏,是对我创作的很大鼓励
赞赏的人

上一篇:古代清明节 小资吃货日

下一篇:择日宜忌:每月在“这天”出门,遇水则发,隔三差五就发次横财!

货到付款

购物零风险!

咨询服务热线

4001500058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