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抬头 ,臧月(二月二),又被称为“春耕节”、“农事节”、“春龙节”,各地有“祭龙神”“剃龙头”“引钱龙 ”等风俗,蕴含了国人纯朴美好的新年愿望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,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,人 们庆祝“龙头节”,以示敬龙祈雨,让老天保佑丰收。
民谚云:“二月二,龙抬头。”每年惊蛰前后,阳气升腾,大地返青,万物萌动,沉睡了一冬的潜龙此时也该 醒了。
作为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,我们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农业生产有关。“二月二”这个古老的节日,自然也 脱不开这层关系。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龙是司雨之神,他的“职能”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命脉。每年此时,有墒情就意味着 有丰收。
“龙”若是贪睡或是玩忽职守,庄稼人必定要叫苦;“龙”若是抖擞精神,农民们则会额手称庆。“龙抬头” 的美好寓意,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。因此在这一天,即便是贵为天子的皇帝,也要亲自扶犁,以示“劝课农桑”之 意。
“龙抬头”的由来,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也颇有渊源。与西方天文学不同,中国古人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 在天空的位置,将其中的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七宿合称为东方苍龙。
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,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更迭而变化。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,苍龙显现;春夏之交,玄 武升起;夏秋之交,白虎露头;秋冬之交,朱雀上升。东方苍龙的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时,恰是二月二前后, 人们认为这代表“东方苍龙”之首,故称“龙抬头”。
因此,民间传说这一天“龙”会从睡眠中醒来,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,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,五谷 丰登。
旧俗“过年”,自腊月初八开始,直到来年二月初二“龙抬头”才算真正结束,这一天也是辛勤劳作的开始。
时光流转,这个节日被逐渐赋予了新的内涵。随着读书人地位的上升,二月二这天成为童蒙行“开笔礼”的日 子,表明从这天起开始正式学习。
文章來源: